您现在访问的是:首页 >>天汉专家风采 返回首页2
追求上医之境 彰显医者风采——记陕西省首届“中国医师节”优秀医师徐鸿涛
发布日期:2018/09/26

      古人云:“夫医者,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,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,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。”汉中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徐鸿涛是真正的医者,他从医20余年来以对医疗工作的满腔热情执著地追求着“上医之境”,用高尚的精神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格彰显着新时代医者的良好形象。

 

 

 

仁爱是行医之本

      “行医先做人”一直是徐鸿涛牢记的至理名言,想病人之所想,急病人之所急,用“心”为患者服务,用仁爱挽救患者的生命,是他对“救死扶伤”神圣职责最好的诠释。几年前,一名四川籍来汉务工人员不慎从10米多高的脚手架上跌落,肝右后叶粉碎性破裂,失血性休克,入院时生命垂危,命悬一线。因为事发突然,患者身无分文,徐鸿涛不顾别人“好意”相劝,果断请示医院领导,为患者开了“绿灯”,手术及时顺利,挽救了患者的生命。过后,感激的患者家属悄悄地送给他一个红包,他坚决拒绝了,此事在医院广为流传。徐鸿涛常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医生的职责是救人,拿了患者的红包,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。”话语很普通,但道理非常深刻,足以见证医者仁爱之心。

去年7月,他得知科室的一位病人经济特别困难,卖了家中仅有的一头牛前来我院手术,他决定为患者实施传统的手术,全手工吻合,虽然手术难度大,技术要求高,但仅仅术中省去的吻合器、闭合器的费用就达6000余元。术后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,也为科室的其他医生做出了表率。

 

病人安稳高于一切

      2008年5.12大地震来临时,徐鸿涛和6名医护人员正在医院7楼手术室为一名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,当得知地震的一瞬间,大多人都懵了,两个年轻女护士吓哭了,但作为主刀医生的徐鸿涛情绪稳定,没有离开手术台,沉着冷静地为患者做完了手术!并告诉其他医护人员:“先转移病人,我们最后下楼。”在那样一个时刻,在那样一个让很多人内心惧怕的时刻,徐鸿涛首先想到的是患者的安稳,仍然把医生的神圣职责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,这能不让人心生敬意吗?汉中日报追踪报道了此事,人们无不为之感动。在随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,他不畏惧不退缩,舍小家顾大家,总是主动担当主刀手术,把危险留给自己,把安稳留给别人,时刻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高风亮节,曾被评为“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
  

忘我工作服务于民

      普外科工作以急、危、重症病人较多,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,他逐渐熟练掌握了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,对普外科疑难杂症的治疗颇有心得,尤其对微创外科的诊疗很下功夫,取的了一定的成绩。近年来徐鸿涛先后开展了LC手术3000余例,TEP手术,各类急腹症腹腔镜探查术,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,腹腔镜下胃结直肠癌根治术。各类甲状腺手术,乳腺癌根治术,肝叶切除术,胆肠吻合术,门脉高压断流术等较大型手术。2014年完成汉中市首例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。

      近年来,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蓬勃发展,徐鸿涛克服种种困难,带领科室先后开展了腹腔镜空腔脏器穿孔修补术,腹腔镜疝修补术,腹腔镜胃结直肠肿瘤根治术,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等新技术。2013年当选为汉中市医学会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副主委。 

 

 


用真心下真功对口帮扶

      2010年底,市医院被确定为佛坪县医院对口支援单位,徐鸿涛由于技术全面业务过硬,被派往佛坪县带队开展支援工作。2011年春节过后,佛坪县开展“文化卫生教育三下乡”活动,徐鸿涛带领的医疗队积极参与,冒着严寒,沿着湿滑崎岖的山路,奔走于佛坪县的山山水水,有时仅为一户人家诊治送药,就得用一天时间才能往返一次,但他毫无怨言,坚持走村入户,先后为数百名农民群众义务诊治送药到家。在诊疗过程中,他积极宣传农村的惠民政策、新农合政策,加深了群众对国家政策的了解,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望,得到了佛坪县领导及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。在佛坪县医院期间,他帮助县医院举办医院管理、医疗质量及腹腔镜知识等专题讲座达9次,与医疗队员一起完成各类手术50余例,腹腔镜手术20余例,填补了佛坪县医院腹腔镜手术的空白,使对口支援工作落到了实处,有效诊治了当地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缓解了群众看病难、看病贵的问题。2011年7月,徐鸿涛被评为汉中市“优秀共产党员标兵”。2013年03月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陕西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。

      徐鸿涛时刻用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激励着自己,用敬业之心追求着“上医之境”,用仁爱之心书写着为民服务,他是医疗系统中的佼佼者,是患者心中的希望,是新时代医者的楷模。